机载激光武器正引领着军事科技的新潮流,成为全球各国竞相研发的尖端装备。近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克里沃鲁奇科在接受《红星报》专访时透露,俄军最新研发的佩列斯韦特激光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仅功率大幅提升,机动性显著增强配资乐,整体体积也更为紧凑,未来将部署在各类空中平台上。这一表态标志着俄罗斯在机载激光武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俄罗斯在空基激光武器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早在前苏联时期,军方就启动了代号为A-60的飞行实验室项目,尝试在军用运输机上搭载激光武器。虽然当时受限于气动激光和化学激光的技术瓶颈,最终未能实现量产,但这些早期试验积累了宝贵经验。研究人员成功获取了激光在飞行平台上的关键数据,并深入研究了强激光在大气传播中的非线性效应及其补偿机制。
从技术参数来看,佩列斯韦特战斗激光系统体积较大,需要大型运输机作为搭载平台。目前俄军正在评估多种机型,包括现役的伊尔-76、升级版伊尔-476,以及未来可能服役的伊尔-96和伊尔-106运输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系统采用核抽运激光技术配资乐,将对载机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这或许会促使俄军选择载重能力更强的伊尔-106作为最终平台。
展开剩余66%佩列斯韦特-A空基激光系统具备多重作战能力。首要任务是打击低轨道航天器及其敏感传感器。相比地面激光武器,空基系统具有显著优势:飞行平台能有效规避地表大气干扰,当飞行高度超过万米时,大气湍流和降水对激光束的影响将大幅降低。系统还可机动调整位置,选择气象条件更有利的空域实施打击。
该系统另一大优势在于灵活部署能力配资乐。
在空战领域,佩列斯韦特-A将带来革命性变革。它能有效拦截来袭导弹,在近距离空战中摧毁敌机,使传统战机难以招架。虽然目前300千瓦以上的机载激光武器尚未成熟,但佩列斯韦特-A有望在短期内实现量产部署。相比之下,美国YAL-1激光系统实际功率仅达预期目标的7%,作战距离也大幅缩水。据推测,佩列斯韦特-A初始功率为1-3兆瓦,有效射程250-300公里,未来有望提升至500-600公里,完全覆盖现役空空导弹的射程范围。
展望未来作战编成,俄军可能组建由1架A-100预警机、1架佩列斯韦特-A载机、2-4架苏-57隐身战机和若干S-70猎人无人机组成的特混编队。A-100负责战场监控和目标指引,苏-57提供护航保护,猎人无人机可前出侦察或实施电子干扰。这种配置将形成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若佩列斯韦特-A能有效打击敌方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关键节点,将迫使对手后撤至安全距离,显著削弱其战场感知和指挥能力。对战术飞机和导弹的拦截能力,则使其成为对抗大规模空中威胁的移动堡垒。
激光武器的出现正在重塑空战形态,使其更接近海战的炮战模式。在这种新形态下,激光功率如同舰炮口径,反激光防护则相当于装甲厚度。从这个角度看,佩列斯韦特-A很可能发展成为未来空战中的空中战列舰,凭借其强大的定向能武器改变战场规则。
发布于:天津市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